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农村教育的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团队是经四川省社科联批准成立的省级研究团队,挂靠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自2015年5月获批成立以来,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的研究定性在“农村教育”,定位于“历史发展与当代改革研究”,以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思辨与田野调查相结合为基本的研究风格,有序、灵活、高效地开展团队科学研究活动。截至到2025年,获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项,省级公司产品改革项目1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近20部,合计近230册;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9项;举办省级以上学术会议10余场;研究成果推广与转化20余项。目前团队核心成员11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4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1人。
团队创始人及首位负责人为我省著名教育学者杜学元教授,现任负责人为我省知名教育专家佘万斌教授。在团队负责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长期奔赴阿坝、甘孜、凉山等民族农村地区,以及乐山、宜宾等地农村地区,针对我省农村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历史经验和改革现状进行深入的调研,同瑞典、捷克、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际同行建立了长期深入的专业联系,取得了系列化、高层次、多领域的研究成果,也因此,在2023年四川省社科联和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省级验收评估中,我团队顺利通过评估,且评估结论为“优秀”(52个省级团队中,排名第10)。
十年来,研究团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繁荣与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为己任,以建设省内一流、西部领先、国内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农村教育研究团队为目标,聚焦我国农村教育发展历史的经验和启示、我省农村教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扶贫路径与对策、乡村学校质量建设困境与出路以及乡村融合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等现实问题与前沿热点,在对农村教育历史的梳理中观照现实,在对农村教育当代改革的思考中反映现实。十年来,研究团队主持《晏阳初年谱长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承担《地方师范院校“爱农兴农”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践——以乡村振兴“育苗班”为例》等省级教育教改项目10余项,出版《民国乡村教育文献丛刊续编》(全34册)等专著近20部,发表SCI\SSCI\CSSCI等高水平研究论文30余篇,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6项,获四川省高等公司产品成果奖一、二等奖3项,研究成果被地方和基层应用推广与转化20余项,举办“优质与均衡:数字赋能乡村教育的在地实践”国际学术会议、“教育供给侧改革与一流人才培养”学术论坛等高水平学术会议10余场。形成了民国乡村教育与特殊教育史料整理、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发展、四川农村学校发展与教育扶贫、县域教育优质均衡与现代化、融合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等研究特色,《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等媒体对研究团队成果进行了报道。
下一步,农村教育研究团队将聚焦教育强国战略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目标,围绕县域教育热点前沿问题,坚持历史视野、时代视角与问题观照相统一,坚持理论研究、应用研究与行动研究相结合,把论文、学问写在巴蜀大地上,产出更多更好的高水平成果,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团队智慧。
2025.09